雷射植體表面創造奈米微米孔洞|提升細胞增殖與骨整合潛力

雷射植體表面創造奈米微米孔洞|提升細胞增殖與骨整合潛力

雷射打造的奈米微結構,是下一代骨整合植體的關鍵

本研究由臺北醫學大學團隊主導,採用雷射技術在鈦金屬表面打造出具有奈米/微米3D孔洞結構的 L50-Ti 表面,並與傳統的研磨(P-Ti)與 SLA 酸蝕噴砂(SLA-Ti)表面進行比較。

結果證實:雷射處理表面具備最高的細胞附著、增殖、分化與骨誘導因子表現能力,為發展高整合性植體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
研究設計與方法

研究單位: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與控制研究所、生醫植入器材研發中心

細胞模型:MG-63 骨母細胞樣細胞(常用於骨整合研究)

對照組別:

  • P-Ti(研磨拋光)
  • SLA-Ti(酸蝕+噴砂處理)
  • L50-Ti(雷射製成微孔表面)

評估項目:

  1. 表面粗糙度、接觸角(疏水性)
  2. 細胞附著與增殖
  3. 細胞分化指標(ALP、骨鈣素)
  4. 骨誘導因子(PGE2TGF-β1)表現量


核心實驗數據摘要

表面處理 粗糙度 Ra (μm)
接觸角(°
細胞增殖(120hr
ALP(7天)
PGE2(7天)
P-Ti 0.29 ± 0.10
79.5 ± 2.5
★★★☆☆
★★☆☆☆
★★☆☆☆
SLA-Ti 2.32 ± 0.09
136.1 ± 1.8
★★☆☆☆
★★★★☆
★★★☆☆
L50-Ti
1.93 ± 0.02
59.4 ± 5.4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
★ = 相對表現排序(滿分五顆星,為視覺輔助指標,非統計意義)

L50-Ti 表面為唯一同時展現高增殖、高分化與高骨誘導因子的處理組

PDL雷射表處對MG-63類成骨細胞附著與增殖有顯著影響.jpg

PDL雷射表處鈦細胞數最多


PDL雷射表處提升細胞增殖與骨整合潛力

臨床意涵

這項研究顯示雷射處理植體表面具備:

  • ✅ 優異的細胞相容性與促分化能力

  • ✅ 較 SLA 表面更穩定、可重現的結構與潔淨表面

  • ✅ 有助加快骨整合與癒合,特別適合用於骨質條件受限或需早期負重的臨床情境,包括如骨質疏鬆症、老年人、微創無翻瓣手術、即拔即種手術。


研究來源與引用

論文名稱:Enhanced biocompatible and hemocompatible nano/micro porous surface as a biological scaffold for functionalizational and biointegrated implants

發表期刊: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Elsevier

DOI:10.1016/j.jallcom.2016.05.134


© 2025 Biomate Swiss GmbH I 百瑞仕植體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