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射表面處理鈦植體有效抑細菌生長

雷射表面處理鈦植體有效抑細菌生長

雷射表面處理鈦植體有效抑細菌生長|義大利米蘭大學研究發表

生物膜與植體周圍炎密切相關,雷射微奈米結構表面處理正是有效解方之一

植體表面的細菌生物膜形成,是導致植體周圍炎(Peri-implantitis)的主要因素之一。近期由義大利米蘭大學(University of Milan發表的研究指出,BiomateSWISS PDL雷射微米通道與微奈米結構,能有效降低口腔中細菌的附著與生物膜生成量。

*註:生物薄膜是由微生物(例如細菌、真菌、藻類等)聚集形成的膜狀群落,黏附於表面,形成一種具有組織的生物聚集體. 


  • 測試表面類型(共五組):

1.      雷射通道(Laser-channel

2.      雷射凹點(Laser-pit

3.      機械加工表面(Machined

4.      拋光表面(Polished

5.      噴砂處理表面(Grit-blasted


  •  雷射微結構參數

o    凹點寬度 20 μm,間距 30 μm

o    通道寬度 20 μm,深度 10–30 μm


  •  分析方式

o    SEM / TEM / XRD 表面形貌與組成分析

o    生物膜分析:連續流動生物反應器培養 48 小時,觀察細菌附著與活性生質(MTT 測試)

o    表面能與粗糙度測量


研究結果摘要

生物膜形成結果

  •      雷射處理鈦金屬生物膜形成量明顯少量,特別是在凹點(Laser pit)與微米通道(Laser-Channel)中央區域,幾乎無細菌附著。

  •      噴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為雷射表面的3 倍以上

  •      生物膜初期由球菌(cocci)與菌絲狀結構(hyphae)主導,但雷射表面限制其深入擴散。

表面處理
生物膜量(48h
抑菌表現
備註
雷射通道(Biomate
最低
✅極佳
底部難被定殖
雷射凹點(GEASS
最低
✅次佳 表面均勻微結構
拋光
中等
普通
局部滑順但無導引性
機械加工
中等偏高
❌ 易附著
表面溝槽殘留污染
噴砂處理
最高 ❌❌ 易形成生物膜
含鋁殘留與細菌橋接現象明顯


米蘭大學_PDL雷射表面處理鈦植體有效抑細菌生長



臨床應用價值與結論

研究結果指出,表面微結構(microtopography)與化學組成的改變(TiO-rich layer)共同作用,有助於減緩細菌聚集與生物膜形成。這種表面特性在理論上將:

  •       降低植體周圍炎發生機率

  •       提升高風險族群(如糖尿病患者)植牙預後穩定性



原始研究與引用

     .論文標題:

   Laser Microtexturing of Titanium Surfaces for Reduced Oral Biofilm

發表單位:義大利米蘭大學 生物醫學與牙科科學系

.研究支援Biomate Medical Devices Technology Co., Ltd.

.發表會議CED-IADR/NOF 口腔健康國際研討會,布魯塞爾.比利時

.參考來源Ionescu et al., PLoS ONE, 2018 Sep 7;13(9):e0202262




© 2025 Biomate Swiss GmbH I 百瑞仕植體 All rights reserved.